搜尋名流書房

2010/12/09

《聽不到彼此》序

陳明克的抒情詩,從詩集《天使之舞》(2001年)到《暗夜》(2005年),帶有相當私密的內向性,我借用他詩裡幾個表層的關鍵語,解讀詩人潛意識底層的隱喻,那是我極少以語言學策略導讀詩的嘗試。

五年來,陳明克持續創作不輟,集成《聽不到彼此》詩集一冊,近百首,頗有可觀。我試圖別出蹊徑進行不同面向的解碼,想探觸物理學家在詩題材、語言、意象、表現等層次上的特徵,卻發現我的分析、歸納能力已不聽使喚。目前或許暫時只能認定,陳明克從事詩的創作,是在感性生活領域內隱定發展,與他的學術、授業專業活動的理性素養,似乎是雙線平行延伸。

但《聽不到彼此》詩集中,我發現陳明克的詩開始在起化學變化,逐漸呈現明朗的新趨向:其一是在表現方法上,陳明克詩作中常有敘事性的布局,但往往是空間性優越於時間性,而今有偏向時間性發展的傾向,尤其是在比較長詩的結構裡;其二是在意象的經營上,則正好反其道而行,就抒情意味的烘托,特別往空間性挪移,更顯著的是在陳明克詩作中以往較罕見的短詩內涵。

這是相當有趣的現象,長詩力求時間性綿延,短詩講究空間性飽滿,這是理所當然,而陳明克在創作歷程中採同時往兩極方向探索,不論是自然發展或刻意追求,可預見詩人的歷時性和共時性兩座標,同時在擴展中,是否會形成新的宇宙物理,確是值得期待。

至於陳明克詩作題材一向廣泛,平日生活素材幾乎俯拾皆是,不一而足。語言的運用仍然是陳明克一貫的個性,溫柔敦厚,低調緩和,一如其人。長詩的語言張力慢慢在放鬆,而短詩則更加濃縮收歛,應該是配合時間性與空間性不同導向的運作,可謂是對應性的適當配置。

在《聽不到彼此》詩集準備出版之前,有幸先讀為快,謹綴數語,表達一些心得,並申賀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