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名流書房

2010/07/09

《陳秀喜評傳》序

陳秀喜(1921~1991)離開塵世不知不覺已經二十年,依然留給同輩和晚輩無盡的懷念。在她短短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當中,有二十年(1971~1991)擔任笠詩刊社社長,台北市松江路和中山北路六段的住家,常有文友相聚,暢談文學和時事,形同一個小型文藝沙龍場所。

由於陳秀喜好客、廣交文學界,特別是詩壇朋友,無論老少、南來北往的遊俠,或在餐廳簡便餐敘,或在家待客,親自下廚料理,令人倍感溫馨親切。她對待晚輩詩人更是視如子姪,所以一時人人尊稱姑媽,聞名遐邇。

拜熟諳日語之便,與日、韓詩人交往,以其坦誠、談吐幽默的行事風格,結為至交,像日本新川和江、韓國趙炳華都在她家作客,與韓國金光林甚至以義姊弟相稱。有一次韓國詩人劉庚煥(朝鮮日報社論說委員)來台採訪,慕名求見,雖語言不通,但陳秀喜殷殷款待,如像遠遊歸來的家人,使劉庚煥感動到眼眶泛紅。

1991年陳秀喜往生時,一月之內有民眾日報、自由時報、自立晚報、台灣日報、自立早報、中國時報等,或出紀念專頁,或刊紀念詩文,足見人緣非同等閒︰《笠》詩刊和香港《詩》雙月刊,也各出紀念專輯,顯現她在詩壇交往之一斑。六年後,拙編《陳秀喜全集》十冊,由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出版,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圖書著作金鼎獎,又十二年,拙編《陳秀喜詩全集》一巨冊,由新竹市文化局出版。

陳秀喜這位奇女子的生平,許多朋友知之不詳,早年的生活遭遇和心路歷程,她雖然不隱諱,但點點滴滴提到,難有全盤清楚呈現,以日文撰寫私小說形式的未完成回憶錄,也尙無中文驛本。

劉維瑛著《陳秀喜評傳》對傳主的生平、為人處事的風格、文學功績和特質與成就,有全面性的敘述、剖析、討論,正好補足大家的期待。有些資料更是首度公開於世,彌足珍貴,即使陳秀喜的知友閱及也會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般。

劉維瑛長期致力研究台灣女性詩學,尤其是杜潘芳格和陳秀喜的詩作,以人格與作品風格相輔相成,印證詩文本與詩人思想的發展脈絡,析出詩業的終極成就,歸根究底,縷細分明,錙銖必較,巨細靡遺。在一般視為理所當然的常談中,她有時會起疑,努力找到癥結,給予合理解決,身為年輕學者,已培養出非凡的研究耐力,預見其學術路途的開闊、光明。

在《陳秀喜評傳》中有許多明顯的例,劉維瑛甚至設法去新竹市戶政機關,查索日治時期的戶口登記,釐清陳秀喜家族的一些關鍵資料,完全符合起疑、查索、求證的科學精神和步驟,她不厭其煩,慢工出細活的嚴謹、認真態度,使我自嘆弗如。

陳秀喜往生二十年,得劉維瑛為其寫傳,其幸也。詩作永為後代頌讀,傳記載諸史冊,常留知者心中懷念,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