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名流書房

2009/10/22

心裡有愧

      ——《但求不愧我心》後記


  淡水鄉賢前輩王昶雄先生的墨寶「但求不愧我心」,掛在我書桌右後側的牆壁上,是我名副其實的座右銘,日日相對,用以自勵、自勉、自省、自惕。我曾自署格言「盡力而為」,王昶雄先生的揮毫完美補足我的生命哲學:「盡力而為,但求不愧我心」,以此時時鞭策自己。

  看完應鳳凰和葉麗晴合編的《但求不愧我心》大樣,卻不由得溢出「心裡有愧」的感覺。屈指一算,從 1953 年塗鴉發表詩作起,竟然已逾五十六寒暑,歲月不饒人,由奮發青年不旋踵進入垂垂老境,超過半世紀以來,雖創作無日間斷,私心也以發表詩逾千首自慰,然而反思對吾國、吾鄉、吾土、吾族文化,究竟有多少正面意義,捫心自問,不免心虛,自感愧怍。

  在台灣創立歷史已相當悠久的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創立時率先出版當時不受市場重視的鍾肇政、李喬、黃春明等本土小說家的怍品,如今都已成經典,後又一度接辦《台灣文藝》、《現代文學》,對台灣文學的行銷頗多貢獻,顯示出版人的理念、視域和執著。此番囑目焦點放在對本土作家作品閱讀推廣的策略性基礎上,首先著手推出《但求不愧我心》,本人受到青睞,感到榮耀,其實心裡有愧。

  此書的編輯發想起自應鳳凰教授,早期台灣文學還不能成為學科名目的時代,應教授便專心壹志蒐集、整理、介紹台灣文學資料、文獻,受到肯定。等到她赴美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回國任教後,更是專業致力於台灣文學的研究和教育英才,此後常發現她以文學社會學的觀點來析論文學發展現象,看到一些被忽略的面向。應教授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兼任「台灣作家研究專題」課程時,曾以本人創作為對象進行研討,或許基於此機緣,在她勤於蒐集資料的專業訓練下,促成她編輯此書的初念,終底以成。應教授教學、寫作繁忙之餘,費神於對她的學術生涯累積資產可能不會有多大幫助的本人作品上面,令我感愧交加。

  創作路途又遙遠又寂寞,然而不時會接到同文的鞭策和鼓勵,最可感的是著文評論,形之於文字,成為我的觀照鏡子,時生惕勵。在本書附錄一的評論目錄內,列有書目 5 種、學位論文 4 位、篇目計 164 篇,實際篇目不止此數,單首詩的賞析文字甚多,但因過於瑣碎,自不必鉅細靡遺一一詳列。即使如此,面對諸多前輩、同輩、後輩新秀如此大量的評論,身為民間一介業餘創作者,自是受寵有加,衷心感戴,於心有愧。然因編書所能容納篇數有限,編者通体考量,有其選擇衡量的斟酌,本人更能体會其苦心。

  王國安老弟對本人創作不惜費心、費時、費力,進行亂中取材的耙梳工夫,拔得頭籌,完成國內關於本人的第一篇碩士學位論文,澄清一些被扭曲的論述和評斷,他的指導教授李若鶯博士率先注意到本人的創作值得做學術研究,是此項成果的契機。而今國安已完成博士學位,他的碩論也已被出版社接受,即將出版面世,他在學位壓力、教書忙碌的雙重煎熬下,仍對此書盡力幫忙,無所推委,我銘感在心。

  《但求不愧我心》書名起自王昶雄先生的墨寶,實際上直接取自書中收錄的莊紫蓉女士的訪問錄題目。莊女士對台灣文學作家的訪問記錄,以深入、周延、流暢著稱,出版有《面對作家——台灣文學家訪談錄》三大冊。借用她的訪問錄,回顧自己走過的一生,雖無甚轟轟烈烈偉業值得稱道,但堅持寂寞、默默無聞的寫作興趣,可謂始終如一,差堪告慰,莊女士對我的訪問一談七個半小時,還要多花幾倍時間去整理,辛苦可知,使我感到內疚。

  雖以「盡力而為」自勉,但每每力不從心,蓋不得不承認自己能力有限,何況自審成長過程中,後來沈溺於文學創作,實是越界的大冒險動作,迄今仍不知悔改,因深深体會孤獨還是最合乎自己的性向,然而也可能因深切實踐文學創作的本質才養成孤獨的偏好吧!

  《但求不愧我心》出版在即,一方面高興知己以文論交,自由自在,另方面也深切反思喜愛文學,無怨無悔,此生活得實在,惟以不能有更大成果為憾,盡力而已,有愧!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