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名流書房

2013/01/11

錦連升遐祝禱文

我以標題〈錦連升天〉主旨,發電郵簡訊「詩人錦連先生今早解脫病苦,前往極樂世界」,通知詩人朋友。我指的不止是他晚年身受病痛所苦,其實他在病中常能苦中作樂,找機會唱卡拉OK,舒解心情,甚至更專志於寫作,詩文質量均豐;毋寧說是他幾乎忍受不了台灣社會的病態,人情虛偽的苦悶,常只能對知己發出內心的忿懣,筆端又必須保留分寸。

在同輩詩人裡,錦連一向比較被低估,早年因為他自我要求嚴格,不輕易發表作品,公開的詩篇較少,然而少數公知的詩作莫不受到高度評價,例如〈蚊子淚〉、〈腎石論〉、〈軌道〉、〈轢死〉、〈挖掘〉、〈龜裂〉、〈操車場〉、〈貨櫃碼頭〉等,不勝枚舉。我在編選《混聲合唱》笠詩選(1992年)時,這些精品共選進24首,是1920年代出生詩人當中少數入選超過二十首的詩人之一,足以證明錦連的詩創作在我心中的份量,我在編選時權衡,自有秤頭斤兩。

拙著《台灣詩人作品論》(1987年)包含16篇文章,討論的詩人對象主要是《笠》、《文學界》和《詩人坊》編者約稿指定,發表於各刊後編集而成,其中缺漏錦連 。之前一年郭成義為《笠》詩刊策畫《台灣詩人選集》30冊,錦連出版《挖掘》時要我寫賞析,但因體例和頁數限制,未能應命執筆,一直使我耿耿於懷。

2001年,應「葉石濤及其同時代作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邀約,讓我有機會全面閱讀錦連作品,撰成〈存在的位置——錦連在詩裡透示的心理發展〉一文發表,後來在錦連榮獲第八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所舉行的「錦連創作學術研討會」(2004年)中,被大會指定為專題演講,再發表一次。

錦連當時尙未發表詩作數量驚人,在詩壇位置被嚴重忽略。跟據我當時的統計,錦連出版的詩集《鄉愁》、《挖掘》和《錦連作品集》三冊合計收入詩僅81首,嗣後在1994~2000年間發表和未發表詩32首,共得113首,可謂寡產詩人。但錦連給我的日文詩手稿,雖經1959年八七水災損壞,但得以辨認重抄的手抄本竟保存284首之多,其中只有28首曾經譯成中文收在上述詩集裡。換言之,有256首日文詩尙未公開。

進入21世紀,錦連的真正世紀才開始,不但費心整理並自譯日文詩,新的創作更是攀上更高峯頂,接連出版中文詩集《守夜的壁虎》(2002年)、《海的起源》(2003年)和《群燕》(2009年),以及日文詩集《夜を守りてやもりが⋯⋯》(2002年)、《支點》(2003年)和《我が画廊》(2009年),還有一本日記冊《那一年(1949年)錦連日記》(2005年)。這期間還抽空大量日譯林宗源、莊柏林、岩上、 利玉汸、張德本、雨弦、張芳慈、李魁賢等人的詩,錦連晚年可說全副精神投入文學心靈領域,成果豐碩。

錦連榮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時,我就想他理應有全集出版才對,鼓吹當時在國家台灣文學館典藏組服務的劉維瑛正視此事,維瑛劍及履及在2007年寫了計畫書,適因轉職未達陣,後來在周華斌接續推動下,終於由阮美慧主編完成《錦連全集》(2010年)出版,皇皇13大冊,相當完整保存和呈現錦連文學志業的成績,值得欣慰。全集出版後,錦連在身體違和中,依然不停筆,勤奮寫作,詩以外,回憶錄、小說,多管齊下,筆端愈磨愈銳利,真是老而彌堅。另外還留下幾十卷口述錄音帶,有待整理。

早年對錦連的印象是木訥、不苟言笑,不善交談,就像他筆下的守宮(壁虎),「孤獨地清醒著/守著人生的寂寥」般地守著文學的宮殿,直到1984年參加日本地球詩社在東京主辦第一屆亞洲詩人會議,詩友結伴同遊韓、日,沿途感受到錦連健談、風趣、妙語如珠的真實面。從此我和他剖腹相談,毫無隱諱,聽他赤裸裸月旦人物,語辭犀利,真是快人快事!

錦連在詩〈當我即將要斷氣的時候〉(2001年)裡,自我反顧「我的腳本究竟被寫成什麼樣的結局?」我相信他在歷史上存在的位置,已經定位在自我塑造完成「一位真實硬骨的孤獨詩人」形象,而他遺留豐富的文學資產,對台灣文學的建造已立下堅實的貢獻。

詩人錦連1928年12月6日生,2013年1月6日逝,陽壽85歲。

安息吧!錦連さん!衷心祝禱在世界彼岸的極樂園裡,無憂無慮地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