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名流書房

2009/06/26

長生天之歌

2005 年,台灣詩人首度組團到蒙古烏蘭巴托,出席第一屆台蒙詩歌節,同時出版兩冊台灣詩人的蒙文譯詩集,呈獻給蒙古的詩人朋友,會後台灣出版《戈壁與草原》(2007.01),記錄了台灣詩人對蒙古意象的歌詠。2007 年,蒙古詩人也組團到台灣高雄,出席第二屆台蒙詩歌節,台灣也出版《蒙古現代詩選》(2007.10),把蒙古詩人的作品系統性介紹給台灣讀者。

蒙古的人文、詩歌、藍天、白雲、草原、熱情、豪爽,令人念念不忘。所以今年(2009)感謝蒙古作家協會的邀請,台灣詩人熱烈回應,再度組團前來烏蘭巴托,出席第三屆台蒙詩歌節,並且在蒙古出版台灣詩人英譯詩選《台灣心聲》(Voices from Taiwan),表達與蒙古詩人的交情,還要透過蒙古的世界詩歌年鑒出版機構,發行全球,向世界各國的詩人和讀者打招呼。

儘管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海洋文化性格,和蒙古大陸國家的草原文化習俗,有許多差異的地方,但基本上敬天惜地、愛好自由、尊重個性等等行為和價值觀,是相通相融的。我在〈海洋和草原〉一詩裡描寫到:

  我在長住的海島
  想像廣漠的草原
  我去草原旅行
  帶著海洋的鄉愁

  究竟海洋是我的草原呢
  或者草原是我的海洋

草原和海洋是不同的具象,但人的情意可以交融,成為統一的詩意象,這是透過詩,使我們的心靈更緊密連繫在一起的根源。

台灣人有一句俗語說:「人在做,天在看」。我們同樣敬畏天,天必照顧我們;我們也同樣愛惜地,地必承載我們;我們同樣熱烈創作詩,詩必豐富我們的心靈和文化。生活在海島上的台灣詩人,來到蒙古草原開拓我們的視域,台灣和蒙古有同樣的長生天,我們要來感受特殊的意含,繼續歌詠上天對我們的照顧,也歡迎蒙古詩人朋友們再度前來台灣,呼吸海洋的微風,讓我們持續透過詩的交流,根植民族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