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名流書房

2009/08/22

誰知也

(台語)

誰知也什麼所在值落大雨
誰知也什麼所在值做大水

總統去參加詩人第幾遍的婚禮
禮堂無電視無報紙

院長去剃頭染第幾遍的頭毛
剃頭店無電視無報紙

祕書長去過父親節吃第幾遍上萬箍的好料
飯店也無電視無報紙

部長去和生意人吃日本料理談第幾遍的生意
料理店也無電視無報紙

誰知也什麼所在值崩山
誰知也什麼所在值滅村


誰知道
(華語)

誰知道什麼地方正在下大雨
誰知道什麼地方正在淹大水

總統去參加詩人第幾次的婚禮
禮堂無電視無報紙

院長去理髮染第幾次的頭髮
理髮店無電視無報紙

祕書長去過父親節吃第幾次上萬元的大餐
飯店也無電視無報紙

部長去和生意人吃日本料理談第幾次的生意
料理店也無電視無報紙

誰知道什麼地方正在崩山
誰知道什麼地方正在滅村



2009.8.22
#1707

2009/08/11

草原的詩歌節

     ——第三屆台蒙詩歌節紀實

  2002 年和 2003 年,台灣詩人兩度組團到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參加全印詩歌節,使印度詩壇注意到台灣詩不可忽視的存在意義,也打開了台灣詩透過印度,從亞洲走向歐洲的英語詩通路。台灣詩人親歷見聞,產生不少詩作,後來編成《印度的光與影》一書。

  有鑒於台灣對周邊國家鮮少來往,詩對外交流缺口很大,我當時即有意從南亞轉戰北亞。透過日蒙關係學會理事長詩人有馬敲的介紹,認識了蒙古詩人哈達。哈達勇於任事,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就用蒙文翻譯出版了蒙漢雙語的《李魁賢詩選》100 首和《台灣詩人十二家》120 首。因此,2005 年就在烏蘭巴托舉辦了第一屆台蒙詩歌節,台灣有十位詩人前往參加,同樣寫下不少蒙古紀遊詩篇,也編成《戈壁與草原》一書。

  基於雙向交流才能擴大意義,趁 2005 年邀請十位印度詩人來台出席高雄世界詩歌節,台灣出版了《印度現代詩金庫》,使台灣讀者對印度現代詩有深一層的瞭解。同樣情形,在蒙古詩人熱烈回應下,2007 年在高雄舉辦第二屆台蒙詩歌節,由蒙古作家聯盟執行長切列加布帶領十三位蒙古詩人代表團與會,台灣出版《蒙古現代詩選》表示歡迎,蒙古詩人感動之餘,希望兩年後台灣詩人能夠再度到蒙古見面。

  轉眼 2009 年已到,年初,蒙古作家聯盟提起籌備第三屆台蒙詩歌節事,但到三月底才定案。我答應配合辦理,但一經著手,卻遇到人事、經費等各方面的困難,為使詩歌節不流於兩國詩人見面哈拉了事,乃策劃編輯一冊英文《台灣心聲——台灣現代詩選》,透過蒙古的世界詩歌年鑒網絡,發行全球,並在第三屆台蒙詩歌節會上推出。

  時間很緊迫,雖然歷經不少挫折,幸虧在眾多詩人支持下, 順利集合 26 位詩人願意參加詩選,提供英譯作品,共同用詩替台灣發聲。其中又有 9 位詩人共襄盛舉, 包括黃騰輝、李魁賢、馮青、利玉芳、林鷺、蔡榮勇、林盛彬、方耀乾、陳秋白,有的攜眷,加上觀察員,組成 15 人的代表團, 終於排除因應機票、行程一再改變等的諸多困難,迢迢前往蒙古出席第三屆台蒙詩歌節。

  7 月 3 日,第三屆台蒙詩歌節在蒙古傳統研究院(Academia of Mongolian Traditions)會議室揭幕,由院長達西尼瑪(L. Dashnyam)主持。《台灣心聲——台灣現代詩選》以 25 開本的豪華面貌如期出版,呈現在出席的所有詩人面前,封面紅、黑、白三色搭配的設計,加上採用施並錫的油畫〈未知〉佔用半個版面,相當搶眼、動人。

  過去參與過台蒙詩歌交流的幾位資深詩人都到場,有蒙古國家科學院院士烏梁海(D. Urianhai)、蒙古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第一屆台蒙詩歌節和第 26 屆世界詩人會議烏蘭巴托大會主席門都右(G. Mend-Ooyo)、獲得人民作家尊稱的資深媒体人巴德爾欽(P. Badarch)、蒙古著名文學雜誌《潮歌》主編額爾登奧奇爾(A. Erdene-Ochir)、來過台灣參加第二屆台蒙詩歌節的《蒙古文學報》主編拔亞加熱格拉(J. Bayarjargal)、遠離大戈壁在城市求生的尼莫拉赫格沃
(Nyamlhagva)等等,以及資深文學評論家嘎勒巴特爾(Galbaatar)。當然還有主辦單位蒙古作家聯盟新當選剛就任的執行長、年輕的女詩人孟荷其其格(G. Munkhtsetseg),台蒙詩交流推手的哈達(Sendoo Hadaa)。

  主席達西尼瑪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是蒙古民主運動領導人之一,2005 年競選過蒙古總統職位,今年新當選蒙古國家科學院院士,在政、學、文各界聲望崇隆,他到過高雄出席第二屆台蒙詩歌節,由他來主持第三屆台蒙詩歌節,可說不作第二人想。他致辭表示對台灣詩人遠道來烏蘭巴托衷誠歡迎,逐一點名介紹了在場的每一位台灣和蒙古的詩人打過照面。

  孟荷其其格代表主辦單位致辭,簡略提到過去台蒙詩歌交流經過,她剛接任第三天,可見做了功課,顯示她對台蒙詩歌交流的重視和期待,最後鄭重提到繼續雙邊交流的願望。可惜籌備第三屆台蒙詩歌節的前執行長切列加布去韓國,不能出席。

  主席達西尼瑪邀我致辭,我提到:「儘管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海洋文化性格,和蒙古大陸國家的草原文化習俗,有許多差異的地方,但基本上敬天惜地、愛好自由、尊重個性等等行為和價值觀,是相通相融的。⋯⋯ 草原和海洋是不同的具象,但人的情意可以交融,成為統一的詩意象,這是透過詩,使我們的心靈更緊密連繫在一起的根源。」又說:「台灣人有一句俗語說:『人在做,天在看」』。我們同樣敬畏天,天必照顧我們;我們也同樣愛惜地,地必承載我們;我們同樣熱烈創作詩,詩必豐富我們的心靈和文化。生活在海島上的台灣詩人,來到蒙古草原開拓我們的視域,台灣和蒙古有同樣的長生天,我們要來感受特殊的意含,繼續歌詠上天對我們的照顧,也歡迎蒙古詩人朋友們再度前來台灣,呼吸海洋的微風,讓我們持續透過詩的交流,根植民族的深厚感情。」

  我因事先準備好書面講稿,哈達先譯成蒙文以方便譯員,哪知主席裁定不用譯員,以免打斷說話氣氛,要我一氣呵成講完,然後由主席親自朗讀我的蒙文譯本,充分表示他對我的尊重,也是國際場合少見的特殊禮遇。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黃明川董事長致贈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的《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記錄光碟全套二百張,此時由製作人王秀卿親自贈送給蒙古作家聯盟,由執行長孟荷其其格接受,蒙古詩人對台灣有這樣大規模系統性的計劃,大為讚賞,很高興接受如此特殊的難得的禮物。

  行禮如儀之後,仍然由主席繼續主持詩朗誦,他採取台灣詩人和蒙古詩人交錯上台的方式,突顯「交流」的融合情境。蒙古詩人朗誦詩很能掌握音韻表現,表情豐富動人,在朗誦後由譯員提示一下大意。台灣詩人作品因策劃在蒙古很有影響力的文學雜誌《潮歌》推出專刊,已先由哈達譯成蒙文,也交給主席,達西尼瑪在請台灣詩人朗誦時,就把蒙文譯本指定一位蒙古詩人接後朗誦,台灣詩人朗誦一般比較拘謹,輔以蒙古詩人臨場的朗誦技巧,效果非常令人滿意,可見主席主持會議的嫻熟,高人一等。

  主席留到最後才要我唸〈成吉思汗的夢〉,拙作入選 2006 年烏蘭巴托成吉思汗詩歌節徵詩競賽,以漢、英、蒙三種文字刊載於慶祝大蒙古國建國八百週年出版的《長生天之歌》詩集內,在蒙古已相當流傳,詩人巴德爾欽向主席爭取要朗誦我的蒙譯本,他不愧是國家廣播電台的資深記者和廣播評論員,音調自然而且鏗鏘有力。

  整個開幕式歷時約兩小時結束,包括國家電視廣播電台在內的蒙古全部三家電台都在現場採訪錄影,孟荷其其格和我分別代表蒙古和台灣詩人接受訪問,我被問到為什麼會想和蒙古熱絡進行詩交流,以及到蒙古三次的印象,對烏蘭巴托有沒有感受什麼變化等話題。

  午餐安排在蒙古作家聯盟那棟大樓(牆上鏤雕置產功勞最大的當時女執行長的頭像,是最醒目的標記)一樓的餐廳,可能新舊交接,會裡有待整理,不像 2005 年邀請台灣詩人團上樓參訪。午餐後,經特別安排,台蒙詩人一行浩浩蕩蕩前往蒙古國家電視廣播電台拜訪,由總經理納蘭巴特(M. Naranbaatar)率領副總裁、兩個節目部主任等主管,在會議室大陣仗歡迎,總經理四十開外,和蒙古各界領導人年輕形象一致,顯示蒙古新獨立以後的活潑幹勁。總經理邀請幾位台灣詩人朗誦詩讓電視攝影機錄影,以供製作節目播出。最後,《潮歌》主編額爾登奧奇爾要求我再唸一次〈成吉思汗的夢〉,由於身上未帶漢語原文,就他遞過來新出版的拙著《黃昏時刻》蒙英雙語詩選集,我朗讀了英譯本,仍然由巴德爾欽幫我朗誦蒙文版。旋由專人帶領參觀電台設施,剛換新過的全套世界先進設備,充分表露蒙古在影音廣播方面追求卓越的自豪。

台蒙詩歌節專車

  參觀畢,全隊人馬往草原出發,登上詩人專車,遊覽車車頭張掛一面大布旗,以蒙、英、漢,三種文字書寫(第三屆)台蒙詩歌節字樣,這面布旗標示台蒙詩歌節活動的存在,從蒙古傳統研究院的開幕式議場,專車在草原行進和參訪過程,到台蒙詩歌節營地的蒙古包,都掛在最中心的背景,引人注目。營地設在高爾基﹣特勒爾吉(Gorkhi-Terelj)國家公園裡的奶桶(Bum Ban)度假村, 離烏蘭巴托約 200 公里,車行近三小時,草原駛車最有趣的是,有路不一定能行,但草地任憑馳騁,無路處卻到處都是路。

奶桶度假村

  奶桶度假村有三十餘個蒙古包,算是規模不小的度假村,據說是成吉思汗故鄉的人投資建設,所以營地進口即立有成吉思汗雕像,營地後方附設成吉思汗文物紀念館(蒙古包)。度假村的蒙古包通常是四人住一包,現代化衛浴設備另外設在共用建築內,水壓不太夠,熱水供應常不穩定,但電力無虞缺乏。

  蒙古作家聯盟在大蒙古包餐廳,舉辦歡迎晚宴,以最有名的石烤羊肉蒙古大餐饗台灣詩人,當晚宰了二頭羊,讓詩人們大快朵頤,據說每頭羊值十美元而已,真正物美價廉。餐會上穿插朗誦詩和歌唱獻藝餘興節目,都由詩人自告奮勇表演,蒙古詩人當然還是會拿出伏特加酒深水炸彈飲法的絕招,台灣詩人在 2005 年已領教過,而來草原的車上也一路被蒙古詩人勸飲,心理早有準備,兵來將擋,也不遑多讓,於是情境交融,自是和樂一片。倒是蒙古詩人的歌喉令人甘拜下風,台灣詩人略遜一籌,心服口服,何況作詞千首紅遍蒙古的詩人,也是廣泛傳播(Tugeemel )學院校長的忽勒爾巴特(U. Khurelbaatar)自唱抒情歌,千迴百轉,確是好聽,烏蘭巴托曾經舉辦過以他作詞為專題的演唱會,門票售罄,造成轟動,他簡直是蒙古的葉俊麟。

  第二天上午參觀營地附設的成吉思汗文物紀念館,由七個蒙古包組成,中間當然是大汗帳,擺設有成吉思汗用過的器物,大概是仿造品,櫃內有十九世紀才出現的著名《蒙古祕史》,應是景印本,不會是出土的原版。左右各三個蒙古包,分別陳列成吉思汗母親、后妃、文武輔佐大臣大將的畫像,包括受到重用的西遼才子耶律楚材,以及十三世紀的文物。館內一隅搭有兩個薩滿教小小營帳,現代蒙古幾已絕無僅見,算是歷史陳跡了。

  參觀後回到營地,十點舉行座談會,題目是「詩的表現方式」,我原以為要讓大家正經八百引經據典,相濡以沫,或彼此相激相盪一番,孰不知大會出了一個絕招,要台蒙各派一位詩人朗誦自己的作品,先不經翻譯,由對方詩人憑朗誦者的聲調和表情,揣摩詩的要旨、範圍、意含,最接近者獲獎,獎品是朗誦者在明日大會結束前,要寫一首詩親自公開朗誦獻給得獎人。這真是別開生面、極富創意的活動,以實例來覆按國際間朗誦詩是否有意義、或是否可能被理解的質疑和討論。

  由蒙古詩人額爾登奧奇爾先出招,他相當具有表演的天分,朗誦時唱作俱佳,台灣詩人也各自把感受毫無隱諱表達出來,結果得獎人是利玉芳。接著,由台灣詩人方耀乾朗誦對蒙古印象的新作,蒙古詩人們也是七嘴八舌推敲,由自稱肥妹的蒙古詩人巴特熱格折德瑪得獎。兩位詩人也都依約,展示便捷的詩思,寫詩誦給得獎人。結束前,執行長要我唸一首詩,我就以舊作〈致蒙古詩人〉回應。


  下午,蒙古作家聯盟安排訪問營地外的一戶遊牧民之家,接受馬奶、馬奶酒、奶茶、乳酪等的招待,都是自產自製,遊牧民的生活信念是,進入到蒙古包就是一家人,再也不是客人,所以蒙古人在大草原或沙漠都不必怕餓肚子,只要找到蒙古包,就有食物吃了。這一家祖母級的主婦為娛佳賓,高歌一曲,嘹亮的歌聲在蒙古包內迴盪不已,空曠的草原練就了蒙古人高亢、寬宏的音域。出到蒙古包外,遊牧人家備馬讓台灣詩人試騎,然後由六歲到十歲出頭的小孩四、五位,在草原奔馳展現遊牧民族的馬上工夫。小孩一上馬,就拉開喉嚨「大鳴大放」,草原的歌喉真是天賜。他們結伴緩緩騎行到極目不見影子的地方,然後一路吆喝疾馳回來,像流星一般快速。蒙古小孩還不會走路,就開始學騎馬,所以個個身手不凡,十歲以前玩馬,當做玩具,長大後要幫忙家計生產,騎馬成為基本交通工具,就不再好玩了。

  晚餐後,大會安排同樂晚會,晚上九點開始。 七月大草原白晝約攝氏25 度,入夜降到約 15 度,溫差不小。晚會原來在一個像大禮堂的蒙古包,因氈布半遮,晚風吹來涼颼颼,有人受不了,於是改到另一個蒙古包,度假村服務人員工作效率極高,約十分鐘就佈置好新的會場。因為同樂晚會,氣氛更加輕鬆,讓蒙古詩人有大展歌喉的機會,台灣詩人則幾乎是搏命演出,雖然大部分唱得離離落落,但個個奮勇演出,熱情可感。下半場轉為舞會,舞林好手有超群驚艷表現,讓蒙古詩人大為傾倒,最後是台灣詩人搶盡風頭。

  第三天回烏蘭巴托,沿路觀賞草原風光,遍地馬牛羊,石頭山磊落瑰奇,變化多端,各路遊客都會停在烏龜石景點稍微休息,附近除了蒙古包商店外,也有地攤擺到路邊來,遊牧民學會了把商品推到顧客面前的商場伎倆。午時,專車停在三友洞參觀,蒙古詩人設計在附近草地吃三明治簡餐,台蒙老中青詩人在草原玩起老鷹抓小雞的兒童遊戲,個個還老返童,不知老之將至、已至。

  回到烏蘭巴托的成吉思汗旅館,梳洗休息後,蒙古作家聯盟與哈達夫婦宴請台灣詩人送別,席設在達西尼瑪的一位學生經營的餐廳,主人收藏很多蒙古文物和佛教器具,餐桌布置在藏品專櫃環伺間,達西尼瑪本身是蒙古傳統文化研究專家,親自擔任臨時義工導覽,如數家珍。

  晚宴時,達西尼瑪和孟荷其其格先後致辭,感謝台灣詩人遠途前來參加第三屆台蒙詩歌節,我答以謝辭,感謝主辦單位費心安排草原詩歌節,讓台灣詩人享受到非常不同的体驗,永難忘懷,特別要感謝達西尼瑪院長、孟荷其其格執行長和忽勒爾巴特校長,三天全程參予詩歌節活動,陪著台灣詩人三天不離,還有哈達對台蒙詩歌交流的全心投入,連夫人也一起不眠不休幫忙。

  用餐時間,特別安排一位民間藝人以喉腔清唱蒙古歌謠,另演奏馬頭琴娛樂佳賓。餐後,又互贈禮物紀念,互道期待再相會,彼此依依不捨,如此完美結束了三天的 2009 年烏蘭巴托第三屆台蒙詩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