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名流書房

2013/12/11

貓的悲劇

(台語)

黑貓舉頭看天一粒粉鳥屎
忽然間炸到鼻頭

天頂開放了後
黑貓每工無法度安息
規天統是粉鳥群的黑影

看未到明仔載的日頭光

黑貓檔不會住
天下大亂的生活

下生命向天衝起

大大摔落來
黑貓終歸會當安息矣



image: Jolene Cai


貓的悲劇
(華語)

黑貓抬頭望天一粒鴿屎
猛然炸中鼻尖

天空開放後
黑貓每天總不得安眠
滿天是群鴿的黑影

看不到明日陽光
黑貓忍受不了
天下大亂的生活

放力朝天一搏
重重摔下來
黑貓終於安眠啦



2013.12.11
#1742


2013/11/10

貓的喜劇

(台語)

黑貓假(kek)虎步
在熱滾滾的廣場
舉頭看粉鴿群
想講是天頂落落來的
黃金魚

數想以後吃不會完
豐沛假剩的日子
匿到蔭影的所在找到蓬床
不知誰撣過來的破鞋
O!Sola mio!

當頭白日舒爽的眠夢
無想欲清醒起來
忽然看見粉鴿大陣變成鐵線網
遂找未到通路轉去廣場
雜雜念 Mamma mia! Mamma mia!


image: Jolene Cai


貓的喜劇
(華語)

黑貓邁虎步
在炙熱的廣場
仰望鴿群
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
黃金魚

料想往後吃不完
豐盛的多餘歲月
躲到蔭下找到席夢思
不知是誰丟過來的破鞋
O!Sola mio!

舒服的白日夢
不想醒來
猛然看見鴿陣化身成拒馬
遂找不到通路回到廣場
嘀咕著 Mamma mia! Mamma mia!




2013.11.10
#1741

2013/10/16

一場繼續燃燒中的戰線和災難

1. 詩作

         鴿子戰線         李魁賢

                  鴿子佔廣場

         鴿子一群群
         從空中飛下來
         強佔廣場

         號稱和平天使
         隨便
         傳播禽流感

         喧嘩的鳥語
         放射線
         散佈空中

         窺視的黑貓
         在暗中
         潛伏不動


                  鴿子行動

         鴿子不用護照
         可以自由行

         鴿子在廣場拉屎
         不會感覺羞恥

         鴿子搶貓食
         不用抹嘴

         鴿子偷走夕陽黃金
         讓天空一片黑暗


                  死亡咒鳴曲

         七十年前
         參加南洋戰爭的詩人
         把死亡藏在密林的一隅
         像一隻信鴿
         帶回南方陽光的消息

         七十年後
         島嶼安全的守門人
         無限開放天空
         讓外來的鴿子擠滿鳥籠
         帶進來預知窒息的死亡訊息

         這個鳥籠
         五十年前暴風雨中
         擠滿先知
         死亡牆上留下先知噴濺的血跡

         這個鳥籠
         五十年後雲淡風輕
         只見地面
         到處是隱藏禽流感病毒的鳥屎



2. 評論

      評論之一:
      淺談李魁賢《鴿子戰線》組詩         鄭美蓉

李魁賢在2013年近四個月來的詩作,以「鴿子」作為創作的象徵重心,紀錄對當下台灣社會的觀察與憂心。《鴿子戰線》,分別由〈鴿子佔廣場〉、〈鴿子行動〉、〈死亡咒鳴曲〉組成,以寫實具象的筆法,作為一個總意象的貫穿。以下將此詩作的象徵意涵與對照,做為一種此詩初回解構的梳理。

[鴿子戰線的多義性]

「鴿子」、「戰線」,作為兩相衝突的兩個名詞,連結成「鴿子戰線」作為一種結合詞後,把這種語言中的矛盾性、多義性,充分的反映時局下推拒拉扯中的交互感,張力十足。
從鴿子戰線延伸其精神底蘊,可以從兩方面來查考: 一、和平的守護、二、生存的底線。鴿子作為和平的象徵物,未啣來代表真正善意的橄欖枝,卻帶來了病毒的鳥屎與吃乾抹淨的醜陋樣貌,與充分體現中國人在生活水平上,與台灣人民有著極大的違和感(一群群強佔廣場/放射線般的鳥語/在廣場拉屎不羞恥/搶貓食不抹嘴/地面到處都是隱藏禽流感的鳥屎),對於兩岸人民間的差異,可從兩年前政府開放陸客自由行後,更加劇兩岸人民對於文化分別的實際體驗。但生活的違和感對於國族意識的激發,在經濟的刻意箝制與操弄下,在當下時局更顯得飄渺而不可及,故死亡咒鳴曲,也似乎也在迷茫的國家前途下,悠悠起了悲愴的前奏。身為守門人的台灣當局對於和平的扭曲詮釋,形成兩岸一種「我的就是你的,但你的不是我的」失衡立場 (在暗中潛伏不動/不用護照自由行/無限開放天空/偷走夕陽黃金),造成這種生存空間與國家主權的溫水式的烹虐,讓台灣主權成了現成的青蛙,出不了甕,等待水沸,肉熟而死。

◎ 組詩內的象徵意涵

         • 鴿子:陸客、中國北京
         • 鳥籠:國府的意識箝制
         • 黑貓:國民黨、中國北京(中國意識/統一)
         • 貓食:現時的台灣及民主政權、
         • 詩人、先知:有智之士
         • 守門人:台灣領導人

[鴿子的戰略]

組詩裡,可以從鴿子的行徑,分析入侵的戰略。從佔領廣場(霸佔民主與公義),不用護照行動自由、無感羞恥(自在拉屎、搶食),進而大舉規模的以經濟、通婚、結黨、置產等各種方式,悶殺台灣自身的生存空間,漸漸失去喘息的空間,在看似雲淡風輕的當前假象,卻已處處留下肆意而為的混亂與遺毒,留給台灣人民收拾與再現歷史謬誤的殘局。

〈鴿子佔廣場〉、〈鴿子行動〉,將情境從佔領而陷入的天幕的漸黑,進而連黃金般的夕陽都消失,使得窒息與黑暗隨之而來,如墮入原始荒蠻的失措,對映〈死亡咒鳴曲〉中雲淡風輕的嘲諷與批判。

另在組詩裡,可以依觀察鴿子在組詩裡的行動,起初廣場上有鴿子、黑貓,進而鴿子居然無所忌地偷吃貓食,吃乾抹淨,只留下隨處引有病毒的鳥屎。由這組詩的節奏與安排,也可以觀測出作家本身對於中國當局步步進攻、台灣當局全面失守的未來時局地推演,也有著精準的預測。

◎ 組詩裡兩岸未來時局的假設推演

         【第一步】〈鴿子佔廣場〉 鴿子、黑貓
                  ——> (鴿子與黑貓的共謀)

         【第二步】〈鴿子行動〉 鴿子、黑貓不見了、剩貓食
                  ——> (黑貓的挫敗)

         【第三步】〈死亡咒鳴曲〉 鴿子亂飛,留下隱病毒的鴿屎
                  ——> (留給民主體制的崩壞與主權侵蝕的殘局)

[光與影的交互拉扯]

歷史做為一個巨輪,總會不停地輪轉,用不同的面貌,考驗著一道道未過關的相仿課題,人類總會在這樣缺乏反省歷史謬誤裡不斷地重蹈覆轍。這首詩作,映照台灣當下的時局,推演出歷史的時序對照。用鴿子這一藉物的形象,貫穿時光,來回穿梭對照歷史時局推演下的「光」與「影」,也以鴿子的行徑做為預知,最終仍發出與哀鳴警示死亡詛咒的預言。

〈死亡咒鳴曲〉本詩作做為終戰後台灣歷史演遞的樣貌,曲調起而漸入輕快,接後沉鬱、撒潑,最終以隱而未爆的悶懣,幽幽地做為前後密林與鳥屎中未交代的死亡秘密,交織了台灣歷史中兩次中國意識來台的悲愴音律。終戰後,詩人隱藏了戰爭時的恐懼,深埋著戰場上瀕死的心創,化身成一個帶著希望的信鴿,給終戰後的台灣人民與當時的時代氣氛,帶回希望與陽光,能夠一掃戰爭與認同的陰霾。七十年過去了,台灣人在認同上更混淆了,成了解不開的結,盤根錯節成一種很親近又疏離的抽象圖樣,也成為目前制約了台灣當代社會環境的病灶。

◎ 組詩裡「光」與「影」對照比較
         光                                           影
         歷史                                       現今
         時代、時序的穿越對應: 70年 ↹ 50年
         信鴿、陽光(希望)             大批鳥群入侵、鳥屎(幻滅)
         生的希望                                死的宣告
           • 死亡藏在密林                       • 無限數的窒息預知
           • 帶回南方陽光的消息            • 外來的病毒
         戰後的帶回陽光的信鴿、       無限開放的外來鴿子、
         暴風雨中凝聚的勇氣              雲淡風輕中死亡病毒的傳播
         先知血濺(死諫為重生)       禽流感的鳥屎(無感步滅絕)

[結語]

要說些挑剔的話,就是這樣的時序/情境的交錯互映,收在一種憂憤的尾音,雖然給時局做殷鑑,卻未能放眼未來,找到信鴿帶來希望。詩人寫詩,當然也代表了詩人自身的體會觀察、對趨勢的預測,不過在這樣午後雷雨的陰黑天際,我們仍期待詩人與先知,從內外相互的衝破、劃開這憤懣的黑布鳥籠,再度帶來陽光和希望。



      評論之二:
      外來戰(佔)線——評《鴿子戰線》的意符語境         楊淇竹

《鴿子戰線》既可三首單獨閱讀,亦能相互參照做聯想,第一、二首為李魁賢書寫鴿詩組曲的前奏,最終〈死亡咒鳴曲〉才正式邁入組詩的詩境核心。此三首組詩承詩人一貫的語言簡潔、隱喻鮮明,內容藉由生活常見的禽鳥鴿群來借題發揮,並與台灣現實、空間、歷史接軌,把平凡的禽流感侵台事件,作另種議題詮釋。本文從鴿子意符和鳥籠時間分析《鴿子戰線》彰顯的主題,再進一步解讀詩境背後所展現的批判意圖。

和平/廣場,鴿子的行為與生存

組詩前兩首,描摹鴿子與生俱有的行為跟他們生存空間的遷變,鴿子行為被伺機而動的貓連成螳螂補蟬的畫面,之後側寫出鴿子行為帶來的後果。和平使者,向來是鴿子給予人的既定印象,不過,詩句藉由「和平天使」的意符和鴿群出現的「廣場」,全然顛覆了和平的想像。鴿子不再純潔,當然也無和平的意義,他們所背負的傳染源無心(抑或有心)變成廣場潛在的疾病源頭。

鴿子,到底做了什麼?此疑問引領我們解讀〈鴿子佔廣場〉、〈鴿子行動〉之內容。

李魁賢使用了「強佔」、「隨便」、「喧嘩的」等詞彙來形容鴿子在廣場上的行為,這些負面詞語已將鴿子的形象暗喻成一群骯髒的入侵者,原本鴿子的拉屎或鳴叫乃極其自然的動物習性,但是詩文從另一擬人化的角度進行描寫,鴿子佔據廣場的外在單一行為,接續引發髒亂、噪音等內部效應,如此環扣的因果,揭開鴿群為生態破壞的元兇。我們仍可對照於現實的台灣時事,曾經一度拉警報的禽流感疫情,無庸置疑和外界遷徙的禽鳥有關,更深層分析〈鴿子佔廣場〉,詩人表露:台灣近期因大量開放觀光造成的環境破壞之警訊。

再看〈鴿子行動〉,鴿子的來往、拉屎、搶食延續第一首詩的主題,李魁賢運用鴿群的囂張無度影射觀光客來台旅遊的心態,而該有「和平」意符的鴿子,在詩人靈感中設置成偷走恍若「黃金」夕陽的始作俑者。

今/昔,鳥籠的時間維度

〈死亡咒鳴曲〉以「咒鳴」隱喻現今台灣情勢,其象徵與寓意鮮明無須費心猜解;不過,值得探討是詩句之間所展露時間與空間的氛圍,其連接錯綜複雜的歷史、地域與現實。詩呈現一個具體空間——鳥籠,李魁賢將原有的封閉性鳥籠附加時間延展的維度,使得鳥籠中擁有歷時性時間荏苒的張力,這元素在狹小的空間內打破某一特定時間的短暫或暫停。

因此,時間成為四段組詩的關鍵,透過70、50兩數字牽引歷史洪流之斷代。從過去對照現今,以「死亡」作為通篇的主題,詩境表明時代境遷之下鳥籠生態的驟變,原居物種面臨的生存挑戰。第一段,鴿子歸巢帶來和平、希望,接著「」、「」與「南洋戰爭」、「南方陽光」進行對比,(過去的)鳥籠展現豐富的生命力,提供信鴿遠渡重洋的返家棲身處。然而經過七十年,到了第二段,原本埋藏在南洋的死亡,不知不覺地藉門戶大開,被移居者帶進,所謂「安全的守門人」反諷為整事件的罪魁起因,鳥籠內覆蓋一層灰濛,過多鴿群遷入造成的「窒息」也與死亡互為指涉。

第三段,延續狹小鳥籠的空間感,擠滿的不是現在的鴿群,而是轉喻到五十年前的先知,這裡先知象徵引領思潮的犧牲者,也代表曾因推動變革的知識份子遭受死亡的襲擊。抽象的死亡窒息感到具象的死亡血案,賦予一只小鳥籠跨越了歷史長河的意義。相較於鳥籠現在,五十年後的今日,似乎沒有是記憶所記得的事物,以一句「雲淡風輕」簡單涵蓋境況,這裡呼應前面的死亡意象則是新鴿群帶來的禽流感病毒。

咒鳴曲以死亡為譜曲基調,哼唱著死亡的旋律,一曲音樂的時間節奏融合了詩境內歷史的時間維度,譜出不同時代同一空間的時間意識,時間片段與分隔在數字的巧妙安排之下,重現隱晦不明的歷史記憶,詩人使用跨越數十年的時間單位來延伸狹小區域中的年代變革,〈死亡咒鳴曲〉的時間維度儼然為整首詩的核心。

鴿子同心合作的戰線在三首組詩,別有組成侵佔陣營的意味,透過李魁賢淺而入深的安排,逐步批判鴿子在台發生的影響效應,諷刺主題巧妙經過詩句的語言轉化,展開時間與空間的互文對話;然而,閱讀〈鴿子戰線〉不僅作為現實中台灣發生的事件縮影,亦是從時空的轉換中思考詩人李魁賢關切的議題。



      評論之三:
      島嶼宿命的輓歌         陳思嫻

詩題直接點出以書寫死亡為主題,而「咒鳴曲」更擴大了整首詩的張力;「咒鳴曲」與音樂的「奏鳴曲」為異曲同工之妙的諧音,從形式而言,全詩工整地分為四個段落,分別以「七十年前」、「七十年後」、「五十年前」、「五十年後」,強而有力地彰顯了奏鳴曲的形式,加深了整首詩的力道和音律感。

從字面論之,為什麼作者將慣用的「奏」鳴曲改為「」字?依序讀來,每一段詩行之間充斥了死亡濃郁的氛圍,象徵島嶼空間的鳥籠,在時間推演的流變中,死亡的來到早已被預知,地面上最終仍佈滿禽流感病毒的鳥屎,可悲地,禽流感尚未爆發,一切皆被隱藏著,鴿子飛來,先知來過,死亡牆上血跡不滅,但還有更可怖的死亡隨時將爆發。

無論是五十年還是七十年,這首詩皆讓讀者縱覽了島嶼歷史的深度,對於不熟悉島嶼歷史的讀者而言,是一段引人深思的小篇幅歷史註解。每一段皆呼應了題目的「」字,恐懼感無聲息躲藏在島嶼的每個角落,走向死亡,似乎早已是被有形無形的政治權勢魔魅,蓄意咒詛所導致的。這首詩仿若一首為島嶼譜寫,宿命而哀戚的輓歌。


      評論之四:
      試評《鴿子戰線》         林葦芸

《鴿子戰線》是作者關心時事的又一政治詩作。鴿子不僅隱喻陸客,也意指服貿協議簽署之後湧入的陸資企業。開放自由行,讓陸客可以自由來去,以數量優勢「強佔廣場」 ; 簽署服貿之後,更讓陸資企業可以「搶食,不用抹嘴」。所謂的禽流感遠遠不只是疾病的威脅,更是動搖台灣產業根基的深層隱憂,「讓天空一片黑暗」。

該組詩以對比、反語的手法貫穿,展現高戲劇張力。在〈鴿子佔廣場〉中,所謂「和平」天使,其實散播了禽流感 ; 在〈死亡咒鳴曲〉中,所謂「安全」的守門人,實則是引進「死亡」的兇手。

〈鴿子佔廣場〉大玩文字趣味,「隨便」可以是「隨隨便便」也可以是「隨地大小便」; 「放射線」可以是擴散的形狀,也可以是原子核放射出的穿透性粒子束,對人體有危害。同時,「隨便」也呼應〈鴿子行動〉與〈死亡咒鳴曲〉的「拉屎」與「鳥屎」,讓三首詩更加緊密連結。

〈死亡咒鳴曲〉作為《鴿子戰線》的第三部,為鴿子這個象徵擴充更深更廣的意涵,從空間到時間,拉開歷史的縱深,述及70年前與50年前的悲情史實。島國人民先後經歷日治時期被迫參戰,以及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白色恐怖,如今一味開放的兩岸政策將為表面承平的台灣奏起咒鳴曲,政權的遞嬗並沒有讓人民更免於對人身威脅的恐懼。


—— 刊於《笠》詩刊第297期(2013.10.15)


2013/07/29

粉鳥災 之三——死亡 Sonata

(台語)

七十年前
參加南洋戰爭的詩人
注死亡藏在樹林的一角
像一隻傳書鴿
帶轉來南方日頭光的消息

七十年後
島嶼安全顧門的人
無限開放天頂
給外來的粉鳥擠滿鳥籠仔
帶入來早知也會無氣的死亡消息

這個鳥籠仔
五十年前暴風雨中
擠滿先知
死亡牆仔壁頂留牢先知噴濺的血跡

這個鳥籠仔
五十年後雲淡風輕
卻是地面
在四界統是掩藏惡性流行病注死的鳥屎



鴿子戰線  之三——死亡咒鳴曲
(華語)

七十年前
參加南洋戰爭的詩人
把死亡藏在密林的一隅
像一隻信鴿
帶回南方陽光的消息

七十年後
島嶼安全的守門人
無限開放天空
讓外來的鴿子擠滿鳥籠
帶進來預知窒息的死亡訊息

這個鳥籠
五十年前暴風雨中
擠滿先知
死亡牆上留下先知噴濺的血跡

這個鳥籠
五十年後雲淡風輕
只見地面
到處是隱藏禽流感致死的鳥屎



2013.7.29
#1740

2013/05/22

粉鳥災 之二——粉鳥行動

(台語)

粉鳥免用護照
會當自由行

粉鳥在廣場放屎
不會感覺見笑

粉鳥搶貓飯
不免拭嘴

粉鳥偷提夕陽黃金
給皆天統變黑暗



鴿子戰線  之二——鴿子行動

(華語)

鴿子不用護照
可以自由行

鴿子在廣場拉屎

不會感覺羞恥

鴿子搶貓食

不用抹嘴

鴿子偷走夕陽黃金

讓天空一片黑暗



2013.5.22

#1739

2013/05/05

粉鳥災 之一——粉鳥佔廣場

(台語)

鳥一陣一陣由空中飛落來
強佔廣場

講是和平天使

隨便
傳播禽鳥流行病

噪耳的鳥子聲

放射線
空中四散

相的黑
在暗中
不敢震動




鴿子戰線  之一——鴿子佔廣場
(華語)

鴿子一群群
從空中飛下來
強佔廣場

號稱和平天使
隨便
傳播禽流感

喧嘩的鳥語
放射線
散佈空中

窺視的黑
在暗中
潛伏不動



2013.5.5
#1738

2013/03/29

有一隻老鼠

(台語)

有一隻老鼠
不管伊白血病或白化症
竄入核能電廠
匿在沒人注意的孔內
隨意或故意
咬破關鍵的電線

老鼠發揮本能

就是咬、咬、咬
恰如政客的本能
就是騙、騙、騙
注全民當做
白老鼠

講核能上清氣

講核能上俗價
——但是不講核能上毒
講核電經過精算,上安全
講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
——但是不講有核電,就沒有核安

連上帝都精算不會出

竟然有一隻老鼠
竟然有一隻
竟然有
竟然
      (白目)



有一隻老鼠
(華語)

有一隻老鼠
不理會白血病或白化症
竄入核能電廠
躲在沒人注意的穴裡
隨意或故意
咬破關鍵的電線

老鼠發揮本能
就是咬、咬、咬
正如政客的本能
就是謊、謊、謊
把全民當做
白老鼠

說核能最清潔
說核能最廉價
——可是不說核能最毒
說核電經過精算,最安全
說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
——可是不說有核電,就沒有核安

連上帝都精算不出
竟然有一隻老鼠
竟然有一隻
竟然有
竟然
      (白痴)




附註:2013年3月21日傳出日本福島一號核電廠廢核料池冷卻系統
突然發生故障, 停電30小時,重蹈放射線外洩的恐慌,根據調查
是一隻老鼠咬破配電盤電線所造成。



2013.3.29
#1737

2013/03/12

岩石的目水

(台語)

有大風日刮過
有大雨晚沖過
岩石存在
拋荒的時代
被人踏去頂頭
看遠遠的風景

有力的腳步愈來愈密集

青春的歌聲愈來愈高調
相接的腳跡避開踅過
行出小條路

欲開大路

深入地層的孤岩
擋到路
無人會當推翻
動用炸藥爆掉
四散的碎片
沒有一點一滴目水



岩石的淚水

(華語)

有強風日刮過
有豪雨夕暴過
岩石存在
荒蕪的時代
讓人踩上去
瞭望遠方的風景

有力的步伐愈來愈頻繁
青春的歌聲愈來愈高昂
接踵足跡閃避繞過
走出了小徑

為開闢大道
深植地層的孤岩
成為擋路石
無人能夠推翻
動用炸藥擊潰
四散的碎片
沒有一點一滴淚水



2013.3.12

#1736

2013/02/18

家園所在.詩所在

詩, 有情有義。情,動乎中;義,表於外。詩人實質上要有情,不但對周遭人與事,而且所見所遇萬物,產生同理心的移情作用,以意識本質養成的情理,表達事物存在的意義,讀者才能從詩語言的表現,反饋到同情心,引起共鳴。詩如無感性的情義醱酵和感染,純然以文字造作為能事,頂多只有智識的搬弄、理性的告白。

人之有情,及身而起,延伸家庭、社區、鄉里、國家,以致行之所至,目之所見,事事物物,莫不具有詩意。惜一般人情窗常關,詩的心靈隨之蒙蔽。所以,只要「打開心內的門窗」,人人可以寫詩,人人可以成為詩人。詩之動人處,是由人即物,再由事物反映有情世界,形成物我交感,於是意象浮凸,固不待強求搜尋。 

閱讀林金萱詩集
《家園的所在》,成為我癸巳年春節長假中沈緬玩味的功課。作者雖是初出詩集,其實並不是詩壇新人,她以前用筆名「飲姿」發表詩作,也得過詩獎的肯定,但不在詩壇「行走」,製造詩人身份,而堅持履行詩人真正的使命和存在的意義,寫生活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累積豐富的成果,佳作甚多,於今結集出版,呈現做為一位實質詩人寬宏的精神世界。 

《家園的所在》分成五輯,各展現獨特的層面,各輯對外在現實的關照容 有分殊,惟多以生活上的細節焦點介入,蘊涵作者觀察的精微細緻,每首詩看 似小敘述,但總合的架構卻完成大格局,在抒情中夾帶敘述的特質,甚至描寫 台灣正在逐漸消失中的真正社會民間生活樣貌,與一向許多颺颺飛的詩,好以 擬似大敘述的誇張語言表象,卻只能給出小格局的風格,有絕大異趣。而且金 萱擅長台華雙語並用,更顯露掌握語言能力的應付裕如,具備詩作能夠與台灣 社會共呼吸的優越條件。 

輯一《花語,聽見花開的聲音》,以花擬人,借物詠懷,在群花錦簇中, 處處表露青春活潑的氣息,並無「感時花濺淚」似的強說愁,反而例如 〈蒲公英〉 裡: 

     經過季節的野訓 
     我們已整裝成特種部隊 
     排列就緒 
     個個,都是下一秒鐘就要彈跳 
     飛躍而出的降落傘 

這樣昂揚的生命,蒲公英已然不是常被隱喻的隨風飄蕩、隨遇而安,那種無法 控制自己、只能任憑擺布的弱者,反轉成為主動出擊,具備強悍戰鬥精神的特 種部隊。這是對物本身的詩性想像,另有從物連接到事的聯想,以花為觸媒, 引起往事的回味,由此展開時序的跳越,牽聯到人物形象的揭露,像 
〈野薑花〉 的結語: 

     彷彿,我也聽見 
     風中傳送來一聲聲的杵聲 
     阿母槌擣出一臉的汗珠 
     滴落的汗水,也沾黏 
     飄動的……野薑花的幽香 

甚至從物與社區景觀的連接,做為隱喻的觸媒,例如以鳳凰木為醒目街道樹而 獲得鳳凰市美名的台南市,從鳳凰花盛開的錦繡繁華,聯想風凰鳥雍容絕代的 展翅美姿,在植物與動物不相類屬的並喻下,興起對城市向未來更進一步發展 的期待,在 〈鳳凰花開〉 中有這樣的描述: 

     展翅的鳳凰,巨人般 
     搭載這府城擴張又合一的版圖── 
     生物科技河廊道濕地埤塘稻田的桃花源,和 
     準時進站的高鐵列車,飛起來 

花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詩媒介,對世界事物的觀察,花草鳥獸一向是詩的良 好題材,拙著《我的庭院》詩集(2010年)裡,也集中以花為吟詠對象,介入到 社會現實的投射,可謂同好。 

輯二《幸福方程式》,處處顯露往事的眷戀,一方面是作者對回憶念茲在 茲、耿耿於懷,另方面對消失中的民俗戀戀不捨,借詩情記錄加以保存,從個 人的抒情,往鄉土的懷抱移動,這個通道是擴大詩場域的佳徑,也是詩由個人 性更往普遍性發展的策略,從而表現詩心層次的提升過程。早年台灣農家生活 情境,在詩裡有動人的著墨,像 〈紅瓦厝之情〉 裡:

     伸手間尾一欉老桂花 
     歸年透冬攏咧開花 
     從亭仔跤尾吹過來的風呀! 
     阮若像嚊著陣陣的芳味 
     恍惚是看到阿母 
     佇灶跤咧掖桂花炊甜粿 

     彼領棕蓑佮葵笠 
     逐日掛置大廳的簷前跤,吹風曝日 
     親像田中央阿爸的身軀 
     勇勇健健站佇厝門口遐 
     為阮兜遮風亦遮雨 

舊日場景詡詡如生。另外,像 〈針線情〉 寫母親燈下辛勤縫衣直到天亮的實景, 「展開夜色的大黑布/佇灯下,阿母的手一針一線/穿過暗暝的針空/引出天光的線」,是農家子弟的共同經驗,諸如此類的鏡頭,在這一輯詩中所在多有 , 不勝枚舉。例如 〈翻閱阿嬤的歲月〉 、 〈姑婆芋〉 、 〈只是想喝一杯茶〉 等, 描寫細膩,情境交融,歷歷在目。又如 〈月到中秋〉 寫中秋節、 〈草仔粿的滋味〉 寫五月節、 除夕〉 寫過年,風俗民情,深層有民族血脈的連動。

金萱在看似平常生活的描寫上,語言處理獨到,別出心裁,自然產生相乘 作用,烘托詩的感染力量,例如在上引句裡,由「穿過暗暝的針空/引出天光的線」,從實景換喻為虛擬,瞬間又由虛擬轉喻程實景,但人的動作經過輾轉 移位,成為時序的變化,簡潔的語言運用,負載雙重的功能,技巧新頴自然, 聯想跳越,詩意盎然。再如 〈紅瓦厝之情〉 開頭即以: 

     燕尾。垂脊。 
     正身。護龍。過水。廂房。伸手。 

分立斷句的布局,「點」出台灣三合院紅瓦厝的建築結構配置,不必多費辭, 這種點描法顯示金萱語言運用的求新求變 。 

輯三〈光陰的故事 ──為妳點唱的歌〉,每首詩都轉借流行的歌曲名為題, 這些歌謠詞曲表達台灣人不同遭遇的心聲,長期廣泛傳唱,深入民間,已被視同民謠,可以代表社會集體意識或集體無意識的底流。詩以歌名借題發揮,有加強與社會接軌的企圖,我在1971年即嘗試過,但只寫了 〈雨夜花〉 、 〈燒 肉粽〉  〈望春風〉 三首,郭成義規模較大,並出版詩集《台灣民謠的苦悶》(1986年),同樣以歌名為題。金萱在這一輯裡收進14首,不約而同,用歌名 做為觸媒,描寫對外在反應的內面心情。 

這些詩有一些家庭寫照,不論是作者自己實況,或是借喻烘托詩的架構, 像 〈舊情綿綿〉 出現「我的阿母」、「長我五歲的二哥」、「小我一歲的弟 弟」; 〈孤女的願望〉 出現「長我十歲的大姊」; 〈水車姑娘〉 出現「我的少女 十五十六時」 〈農村曲〉 出現「阿爸欲去巡稻仔園」。詩人不止限於個 人的抒情,而是有整個家庭的活動參與,這是社會組成的一個基本單位。 

詩中描寫的實情,是台灣大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正要由農業社會進入 工商社會的轉型期,家庭普遍使用爐灶炊煮、學生穿卡其色制服、搭乘五分仔 車通學、女生小學畢業就進工廠當女工、聽歌使用黑膠曲盤、夜間沿街有人叫 賣燒肉粽、年輕人離家前往都市求發展、破爛資源回收的勤儉習性、行船出海 討生活的辛勞等等,都是過來人記憶鮮明的往事。而在 〈安平追想曲〉 裡追尋舊時代「食」在人間:

     軟糕糬閃著陽光般輕薄的糖粉
     媽祖宮前肥滋滋的蚵仔煎 
     拓暈著一層落日霞彩的茄紅 
     天從伯魚丸湯的油條浸滿童年舀不盡的嘴饞時光 
     「周記蝦捲」卻不再是隨手拈來的鄰家小吃 
     豐饒的滋味被阻隔在長長的隊伍之外 
     滷麵悠遠地,在焦渴的腸道 
     擴散著,家族婚慶喜事幸福的涎液 

景觀或許時遷變卦,但美食已成為引人往台南府城休閒旅遊的誘因,人民的基本生活形態,應該是不會那麼快隨經濟變化、快速消失無蹤。在對抗強權的時 代,詩著重意識的具象化,庶民的生活表現反而少有著墨,在金萱的詩裡,這 一部份顯得特別醒目。 

輯四《家園的所在》,從家庭、社區週邊事物,社會意識的共感,再向外 延伸更廣大的空間,涉及國家地理、山河景觀,外向性的詩想更加強烈,表現方式也由心意投射物象的象徵,趨向從外在物象映照內心情境的隱喻。詩中充 滿對台灣的禮讃、苦難歲月和受難同胞的關懷、鑑往知來、朝向光明的期待。 

詩人對台灣精神象徵的玉山,以滿懷崇仰的敬意,在〈玉山之顛〉歌頌: 「王者之尊/您/巍峨/巨觀大地/睥睨宇宙/鬼斧神工劈烙/群峰山巒魅影」,經過登玉山朝拜之旅的親身體驗後,在 〈玉山探訪〉 讃揚:

     台灣屋脊高高站 
     頂天立地 
     為大地心臟把脈 
     庇蔭召喚大千世界子民 
     上下玉山 

 另外,在 〈白木林〉 最後寫到生存的意志:「緊緊擁抱/親吻這片土地這片天空/啊,我的愛,以生和死/相許」;在 〈圓柏〉 裡寫生命的堅忍毅力: 「奮力擲出/ㄧ丁點身軀/呼號匍匐前進/只為,絕處求生」;在 〈台灣櫻花鉤吻鮭〉 裡寫洄溯故鄉廝守家園的歸宿: 

     壩下深潭吞沒嗚咽悲壯身影 
     最後的七家灣溪 
     我最後的悠游天堂 
     最後的棲息地 
     最後的家園 

不但是詩人自身的期許,也是對台灣萬年立基的歌詠,內心思惟與外在現象相結相扣,以意象感染完成圓融契合, 撼動心靈的美學經驗,使詩產生強烈的生命力量。

這一輯詩凸顯的題材除上舉玉山關聯的詩篇,就是有關綠島的記錄,都是 作者親歷其境,觀察感動的創作。詩人眼中的綠島原生風貌是童話世界、愛麗絲夢遊的仙境,然而在以往殘酷的專制獨裁政治壓榨下,成為摧殘人性的惡魔島、多少家庭的傷心地。當然還有描寫台灣已消失記憶的 〈五分仔車〉 、再生的 〈磚仔窯記事〉 ,形成首都台北地標的 〈台北101〉 ,以及原住民生活寫照 的 〈向紅頭嶼海岬奮力划行〉 和 〈從城市的夜空回到比悠瑪〉 ,令人動容,更使人讀後難忘的是 〈夢中的香格里拉〉 ,寫圖博人的命運和英勇精神,氣勢磅 礡壯闊。 

〈夢中的香格里拉〉 詩中,有很獨特的該斷不斷的語句,卻連得趣味淋漓盡致,像「紅皮彩袍子紅珊瑚珠鍊紅花細氆氇坎肩紅錦繡裹肚」,又如「我的肚腹我的胸我的口我的耳我的眼我的額頭」,緊湊的文脈自然產生壓迫感的情緒反應;而另有該連不連的句法,卻斷得乾脆俐落,像 〈鄉間的小路〉 裡的「梳,日昇朝顏/髻,月落晚雲」;像 〈夜色急水溪〉 裡的「迴‧旋‧彎‧ 曲」;又如上舉 〈紅瓦厝之情〉 裡的「燕尾。垂脊。/正身。護龍。過水。廂 房。伸手。」留下餘味迴蕩的空間。無論斷連,兼能隨之產生語言張力,其妙用存乎一心,對詩的氛圍有明顯的相乘效果。 

輯五〈浮生的詩寫筆記〉,著重在私情憶念,似乎在瞬間捕捉思惟,掌握到聯想的線索,靈思一現間,把情、意、念串成一氣完成,有些神來之筆的佳句,意象之美,韻味十足,未必刻意經營所能倖致。像 〈寄〉 裡: 

     我的心事
     落葉那麼多 
     像跳進池裡的落日 
     像池裡的黑蝌蚪 
     滾滾竄動 

又如 〈月光奏鳴曲〉 ,破題就詩意光芒四射: 

     總是像一再拋下的網 
     罩住你的月光 
     浪花花,濺出鯧白的 
     一顆顆,淚的小花 
     打濕你臉岸堅硬的礁石 

這一輯詩展現許多技巧妙招,詩人袖裡乾坤一出手,就使人心頭一震,看似無甚絕妙好辭,但處處畫龍點睛,不,應該說是點睛畫龍,因為精華重點說在前面。一般詩過三行,若無奇特引信,就不易炸開讀者心房,進入堂奧。而金萱頻頻出招,例如 〈煙火〉 「我就是想秀/秀給你看」;再如 〈椅子〉 裡 「真是木頭」;又如 〈傀儡〉 「身不由己」等,特別明顯,但這樣的起興, 若無緊接場景深入,或隨即擴延旁敲側擊,也許就成為平鋪直敘。像「真是木 頭」直喻椅子,不過是平常的真實描述,但一下子從物轉換到人身時,意象突然鮮活起來,原來椅子不過是借喻標的。論者或喜談詩語言的陌生化,然而卻誤以文字奇譎弔詭為尙,可是真正陌生化效應,是在語意起承轉合之間斷連處理的特殊效果。 

五輯詩的整理構成,層次分明,各輯呈現題材的獨立性,但整體以觀,從排序上,由內向性朝外向性移動,對外在現實有溫柔的批判,最後回到內向性的抒情,首尾呼應,完成整體詩精神世界的建立,展現金萱在詩中關心的多層面向。詩人表達內外兼顧的真實生活議題,以現實經驗為基調,運用自然流暢的語言,進行許多或明或暗、或顯或隱、或鬆或緊,各種不同策略的變調,不刻意玩弄技巧,但技巧橫生。 

值得注意的是詩集中有許多疊聲辭的運用,幾乎無詩無之,最多是 〈農村曲〉 一詩裡有十個疊聲辭。疊聲辭不但使詩句溫馨順暢,更是台語廣泛的形容詞用法,自然產生語言交融的魅力。像在給美琇的詩 〈玫瑰花〉 裡,「這塊散蓬蓬/礁硞硞的土埆地」、「手夯鋤頭汗水瀉瀉滴」、「日頭赤燿燿」、「一 蕊紅葩葩的玫瑰花」,台語獨特性運用絲絲入扣,細膩貼切。有些疊聲辭是自創的,像 〈水車姑娘〉 裡,「一泓時光/水晶翅翼般/水花花」,活靈活現。 或許是對台灣母語的融合應付裕如,轉接到華語詩時,疊聲辭也頻頻出現。 

金萱用字獨到,很有魅力,例如上舉 〈水車姑娘〉 詩句裡,以「一泓」形容「時光」,扣緊水的意象,使詩意更為飽滿,這種修辭學的妙用,在此詩集中所在多有,固不止一端。例如, 〈木棉花〉 「驚覺陽光耙過樹梢」句,陽光巡弋過樹梢的腳步,用「耙」形容不但逸趣橫生,那種光照因遮蔭而疏漏不勻的實象,端賴詩人觀察入微方能表現。形象化是詩的焦點,若不勤於觀察, 單憑智識或概念寫詩,很難得到如此精髓。 

另外,動靜之間的翻轉,有擺脫主體視點、產生移位的驚奇戲劇效果,像 〈玉山探訪〉裡:「一路澗谷溪聲伴山色/雲杉 鐵杉 冷杉 玉山圓柏列隊來」, 本來是山林靜止,人在動,反轉成高山原始林木前來迎接,人以逸待勞。再如 〈大峭壁〉 裡:「風不解/為何,水可以流成滄海/流成桑田」,滄海桑田原喻世事變化巨大,與水無因果關聯,就物象言,滄海桑田是靜態,水流產生動感,而東海之成為桑田,有水的緣故,詩以「風不解」導言,更暗示世事難料難解,朦朧之美於焉誕生。 

又如 〈杜鵑〉 一詩造景扣緊台語「滿山紅」的形象,以彩色的渲染切入, 轉喻為火燒山,由靜態變成一場動蕩的事件: 

     打翻的調色盤 
     恣意潑灑 
     絢麗交纏的瑰彩 
     燃燒了,整座山。

     ⋯⋯⋯⋯ 

     沒有顏色可以竄逃 
     從山的容顏 
     從眼的盡處 

我在1990年也寫過 〈杜鵑花〉 ,描述當年的學生運動,「滿山遍野就連成一片春色」、「展現滿樹泣血的火熱」,「用鮮豔的彩色吶喊」,記憶猶新,讀金萱的詩,感受特別強烈。 

閱讀林金萱詩集《家園的所在》,成為我新春中特殊經驗的詩假期,獨自閉關書房十天,真正體味到家園所在,即詩所在的氛圍。詩,其實隨時隨地在人人身邊,詩來,開心接納,詩即同在,不假媒體發表以為招徠。記得有人以出版第一本詩集,視為取得詩人的身分證,金萱詩集《家園的所在》這一張身分證,無疑是金卡,以萱草為圖騰。蓋,萱草所以忘憂,詩,亦如是。